2025年9月中旬,中东出了件大事。 以色列突然空袭了卡塔尔首都多哈,这事在当地炸开了锅。 这次袭击的目标很明确,据说是哈马斯政治领导层的聚会地。 当时那些人正在谈美国主导的加沙停火提案,结果空袭就来了。 袭击造成的后果不算小。 至少5名哈马斯成员没了命,其中还有哈马斯加沙分支领导人哈利勒哈亚的儿子。 不过几个哈马斯高层运气好,侥幸逃掉了。 本来想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军事打击,后来发现根本不是,多哈上空飘着黑烟,整个地区的外交都跟着乱了套。 外交掀波澜 卡塔尔第一个站出来发声,说以色列这是“公然违反国际法”。 沙特和阿联酋也没闲着,紧跟着表达不满。
尤其是阿联酋,直接把以色列驻阿布扎比的副使叫了过去,当面谴责这次袭击是“懦弱又危险的攻击”。 有阿联酋高官还警告,这事对地区和平威胁太大了。 说实话,卡塔尔有点冤。 之前它一直帮着调停巴以冲突, 2023年还促成过双方短期停火,让人道主义援助进了加沙。 现在遭了空袭,它调停者的公信力肯定受影响。
更麻烦的是加沙停火谈判,本来就推进得难,这下直接要破裂了。 之前各方在人质释放、人道主义走廊这些问题上的进展,全白费了。 很显然,以色列这次不只是打哈马斯,更是冲着谈判来的,就是想让哈马斯没底气继续谈。 以色列为啥敢这么干?要知道卡塔尔是美国的重要盟友,境内还驻着几千美军呢。 有人说以色列是想搞“区域再布局”,告诉敌对势力就算躲到美国盟友那也没用。
可老实讲,这步棋太冒险了,不仅得罪了卡塔尔,还把沙特、阿联酋这些海湾国家惹毛了。 2020年“亚伯拉罕协议”签了之后, 以色列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好不容易缓和,现在又降到了冰点,美国也被架在中间很难做。 就在海湾国家忙着表态、停火谈判陷僵局的时候,远在东南亚的印尼有了大动作。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在周五紧急飞赴多哈,去见卡塔尔埃米尔谢赫塔米姆。
这事儿让不少人意外,毕竟印尼不是中东国家,反应却比很多伊斯兰国家还快。 角色藏分量 印尼总统秘书特迪英德拉维贾亚后来对外说,这次访问就是为了给卡塔尔政府和人民传递团结与支持。 老实讲,印尼这么做不奇怪。 它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胜亿配资,之前在联合国、伊斯兰合作组织里就一直帮巴勒斯坦说话,2024年还推动过相关联合声明,呼吁给以色列施压实现停火。 有人说印尼是想安抚穆斯林世界的愤怒情绪,怕民间反以情绪传到东南亚。
这话有道理,但不全对。 印尼更想向国际社会证明,自己不会对以色列的越界行为装看不见。 本来想印尼可能就是走个过场,后来发现人家是真的想借这事争话语权,在伊斯兰世界里,主动站出来支持卡塔尔,自然能赢得更多认可。 接下来中东还有两场关键外交活动。 下周,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要在多哈开紧急会议,估计会商量怎么应对以色列空袭,可能涉及外交制裁、调整能源合作这些事。 同期,卡塔尔首相兼外长还要去华盛顿见美国国务卿,大概率会谈怎么约束以色列、怎么重启停火谈判。
如此看来,印尼这次“雪中送炭”的访问太及时了。 它不仅帮卡塔尔撑了腰,还为自己在接下来的会议里争取了更多说话机会。 说不定印尼还能被推成“东南亚-中东协调特使”,帮着协调两边立场。 而且印尼和卡塔尔在能源上也能合作,卡塔尔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之一,印尼正好需要进口大量天然气,这趟访问说不定还能促成新合作。 说实话,伊斯兰合作组织之前在巴以问题上一直有分歧。
土耳其、伊朗想对以色列来硬的,埃及、约旦却倾向温和协商,导致联合行动效率低。 印尼这次主动出击,倒给这个组织提供了新思路,让非中东核心国牵头,说不定能打破协调僵局。 而且印尼这么做,可能会带动马来西亚、文莱这些东南亚穆斯林国家跟进, 形成“东南亚-中东”联合声援的态势,这对巴以问题解决来说,也算多了股外部力量。 总的来说,以色列这次空袭多哈,把中东外交推到了临界点。 而印尼总统的多哈之行,让它在巴以风暴里的角色一下子突显出来。
毫无疑问,印尼这手打得挺聪明,既守住了自己的立场,又在复杂的中东博弈里找到了位置。 未来中东局势怎么走,还要看下周的外交会议,但至少现在,印尼已经在伊斯兰世界里留下了重要一笔。 它用实际行动证明,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有特殊身份的国家,完全能在地区危机里发挥“桥梁”“稳定器”的作用,这比光说不做实在多了。
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