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猛士M817刚出来的时候,我是有点好奇的——越野车跟智能化到底能不能兼容?毕竟你提到越野,想到的是大梁、差速锁、四驱系统,结果现在猛士和华为一拍即合启运操盘,把一堆智能配置堆进了一台硬派SUV里,这事到底靠谱吗?
先说结论,这车的思路挺明确的:90%是舒舒服服的智能通勤,剩下10%才是硬核越野。说白了,它没打算让你天天在泥地里撒欢,而是想让你在城市里开得像台豪华大SUV,偶尔周末去趟野外,也能不掉链子。
城市通勤,它想让你“不费脑子”猛士M817最吸引眼球的,是那套全栈华为乾崑ADS 4智驾系统。城区NCA、高速NCA、P2P 2.0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,这些你在问界、智界上都见过了,但放在一台越野SUV上确实新鲜。
而且这不是PPT功能,乾崑智驾已经跑了35亿公里的辅助驾驶里程,2.3亿次智能泊车、238万次防撞记录都是真实积累下来的数据。对一台庞然大物级别的越野SUV来说,这种“自己帮你开”的能力,能让新手和城市用户没那么紧张。
展开剩余76%所以别再说“越野车就该纯机械”了,在城里开猛士M817,真能轻松不少。大车视野宽是优点,但停车难、掉头麻烦,ADS 4的泊车和路径规划基本能解决这种尴尬。
车里,它不是“工具车”,是“第三空间”再说车里这套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。东风猛士显然没想让M817只是个硬邦邦的工具,它直接拿最新的MoLA架构把座舱生态打通,搞了百万级影音库、主题定制空间,让你在车里也能玩花样。
这玩意儿在野外露营时真的好用。驻车投个影、放会儿音乐,或者孩子在后排看片,大人坐前排喝杯咖啡聊聊天,这体验比传统硬派越野车好太多。它想把越野从“折腾”变成一种享受。
不过,豪华感确实会削弱一点“硬派味儿”,这点你得接受。猛士M817明显更偏向家用+商务混合需求,如果你是纯硬核越野玩家启运操盘,可能会觉得它“太讲究了”。
野外越野,它还是猛士别担心,它没忘了自己是猛士。M817的机械底盘、越野通过性都在,四驱系统、攀爬能力、涉水深度这些基础没丢。只不过,它没像传统猛士那样粗暴直接,而是把智能和机械结合,让你越野时更有安全感和可控性。
举个例子,以前越野是“自己摸索”,但M817能通过智驾系统给出路线规划和实时环境监控。它不至于完全接管,但至少能在复杂路况下提醒你怎么走。这就让越野从一件需要经验的事,变成更低门槛的体验。
所以,它不是给极限玩家的,而是给想“偶尔野一下,但不想太狼狈”的用户。
那谁会买?我觉得猛士M817主要打动两类人:
城市里的高端SUV用户,想要偶尔撒野。
平时跑市区、高速,ADS 4智驾加上鸿蒙座舱就是豪华SUV的待遇;周末带家人去露营,车子本身又有足够的越野能力。
想尝试越野但没经验的人。有了乾崑智驾的辅助,很多路况你不会慌,加上车内的舒适体验,家人也不会因为越野而嫌弃。
但如果你是纯粹越野玩家,追求机械质感和极限穿越,那M817未必是你的菜,它更像一台可城可野的多面手。
智能越野,真的是未来吗?猛士M817跟华为乾崑这次合作,其实在试探一个问题:越野车有没有必要智能化?
传统越野车讲究的是机械可靠性,智能化反而被认为是累赘。但时代变了,很多人买越野车并不是天天玩极限,他们需要的是一台能满足更多场景的车——城市舒适、野外能玩、家人也能接受。
从这个角度看,M817把越野车从“小众玩具”往“大众高端生活方式”扩展了一步。它把鸿蒙座舱、乾崑智驾、车云、车控这些本该属于城市SUV的东西,塞进了一台硬派车的壳里,让更多人敢去尝试越野。
所以,它算不算新物种?算。
它是不是纯硬派猛士那种极限装备?不是。
它解决了谁的痛点?城市+野外混合场景的家庭和商务用户。
猛士M817最大的价值就是——**把“智能”和“硬派”拉到一个平衡点上。**它不够极端,但够全面;不够纯粹,但足够聪明。
你可以把它当作豪华SUV来开,也能偶尔玩点野外;它不要求你会越野,也不需要你舍弃舒适和科技感,就能尝试更多玩法。
所以,如果你想找的是“我什么都要一点”的车启运操盘,猛士M817确实是答案之一。但如果你只想找一台纯硬核越野车,这台可能太“客气”了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